韩启德癌症筛检,能降低死亡率吗

时间:2016-12-29来源:疾病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导读:如果能把更高比例的经费花在实际效果好、成本合理、民众可以普遍受惠的医疗上,效益就能提高,受益人群就能大大增加。

作者: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来源:《医学与哲学》

      

深度长文,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本文包括:

1、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能使多少人获益?

2、各种癌症筛查能多大程度上降低死亡率?

3、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个多世纪以来,医疗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诊断技术从X射线检查到CT、磁共振、PET,使得医生能够看到身体内部很多结构及其病变,实验室检查能够协助发现很多病理状态下的生化与细胞学改变乃至基因变化;预防领域从疫苗的诞生到人类彻底消灭天花;治疗药物从磺胺药、抗生素的发现到每年数百种化学合成药或生物制剂的批准上市;外科手术从麻醉剂和消毒技术的应用到人工呼吸机和心肺体外循环机发明后手术范围的扩大,再到器官移植、微创手术的广泛应用。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许许多多原来不知道的疾病得到诊断,原来令人束手无策的疾病得以治愈,人类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

但医学科技进步如此之大,如此之快,以致人们来不及思考进步中带来的很多问题,常常忘记医疗的根本目的,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同时,随着人类对传染病的有效控制,慢性病已经成为人类的主要死因,而通过控制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发生,以及通过筛检争取对癌症早发现、早治疗,是目前人类应对慢性病的重要手段。

本文就这两方面的问题做一些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对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

每一种疾病(特别是慢性病)都有一定的发病概率,如果某些因素能够使群体中这种疾病的发病概率提高,就称之为危险因素。而控制了这些危险因素,这种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就能降低。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20世纪后半叶,美国通过研究确认高血压、高血脂和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三大危险因素,进而下力气控制这三个危险因素,当这三个危险因素都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后,美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则有了明显的下降。

由于慢性病对人类健康影响日益增大,人们越来越重视影响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危险因素被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这些因素,包括广泛使用药物。这些控制措施到底效果如何呢?下面,笔者重点以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的控制为例谈谈对当前疾病危险因素控制的一些思考。

高血压是疾病吗?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就高血压者体内存在的病理改变而言,可以说是疾病;但多数高血压者长期并没有不适感觉,常常到发生冠心病或脑卒中的时候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而人们对高血压的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


转载注明  http://www.qblsw.com/jbby/520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桥本氏病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