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男子确诊癌症,家族中竟有4人ld
—Treatmentofcancerpatientsseriestwo—
医院肿瘤患者救治
系列报道(二)
如何早发现乳腺癌、甲状腺癌和胃肠道癌症?
看看鄞医专家怎么说
乳腺癌、甲状腺癌、胃癌、肠癌,这些都是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且有发病年龄越来越低的趋势。今年的肿瘤防治周期间,我们采访了医院甲乳外科和胃肠外科的多位专家,帮助大家早发现恶性肿瘤,并尽早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专业的分科越来越细,医生对肿瘤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十年前,“浙江省癌症中心宁波分中心”、”医院宁波肿瘤诊疗中心在医院先后挂牌后,近十年中,该院通过强化多学科会诊,以整体优势应对肿瘤疾病,改变了各学科专家在肿瘤治疗上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一群专家为一位患者服务,即一群专家根据患者疾病类型、病理分期、年龄和身体状况,量身定制出精准的治疗方案,从而让患者治疗中避免走弯路,节约治疗费用并缩短治疗时间。
67岁男子因长期贫血就诊
结果查出患上了胃癌
说到胃癌,大家都不陌生。据鄞州区疾控中心发布的肿瘤发病情况最新报告,鄞州恶性肿瘤发病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肛门癌、胃癌、乳腺癌。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位居前五、死亡率位居第二的恶性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孙伟亮主任医师介绍,近年来,他接诊的胃癌患者中,多以进展期为主,而处于早期胃癌的患者较少,约占20%。
孙伟亮说,胃癌多是拖出来的,除了饮食习惯外,不少人都不重视身体上“信号”的变化,更有一些人忽视了家族遗传史这个重要的因素。
郑先生今年67岁,曾因贫血晕倒过。后来吃了些补品,每次检查结果都显示贫血并没有改善,他就没有把贫血当回事。直到今年4月底,郑先生才和家人说自己浑身乏力,且多次晕倒。家人这才着急,赶紧带他来到医院检查。
血常规报告结果出来后,医生建议郑先生到该院胃肠外科进一步检查。接诊的孙伟亮发现郑先生脸色苍白,感觉走路都没有力气,“患者的指甲、嘴唇等部位的颜色都比正常人淡很多,血色素也比正常值低了不少,我就安排他做了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结果一出来,郑先生一家人都吃了一惊,他竟患上了胃癌,并已经处于进展期了。孙伟亮说:“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查找原因,警惕恶性肿瘤的存在,特别是一些隐秘部位的恶性肿瘤。”
经过多学科会诊后制订出治疗方案,目前,郑先生正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在治疗过程中,孙伟亮通过了解病史发现,郑先生有胃癌家族遗传史,他的父亲是胃癌患者,哥哥也因胃癌去世。“如果郑先生第一次出现贫血症状就及时就诊,再进行胃镜检查,结果或许不会像现在这么糟糕。”
“有胃癌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其家属胃癌发病率大约为普通人群的2至3倍。”孙伟亮解释,早期发现遗传性胃癌患者,有助于对患者的健康亲戚进行筛查管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进而早期治疗,改善预后,“认识、了解遗传性胃癌的相关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孙伟亮表示,他所在的胃肠外科病区,每年都有2至3个家系的胃癌患者。对于绝大多数年龄≥40岁的人来说,如果感染了Hp(幽门螺杆菌),或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病变;或有胃癌家属史,或有上消化道症状,要趁早进行胃镜检查。
“采取多学科诊疗模式,共同为患者诊断、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可以给患者提供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孙伟亮坦言,多学科会诊让患者避免不合理、不规范的治疗,也减少了治疗费用,病人的生存获益也能最大化。
胃癌是拖出来的
24岁姑娘确诊为胃癌晚期
“早期胃癌中,近半数病人没有临床症状,仅部分有消化不良等症状,如上腹隐痛不适、轻微饱胀、烧灼感、恶心、嗳气等。”孙伟亮说,“这些症状并非胃癌特有,也可见于慢性胃炎、溃疡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甚至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因此,早期胃癌很难发现,等到症状明显的时候,病变已是中晚期。”
24岁的许姓姑娘就是其中之一。身高厘米的小许是外卖爱好者,近年来经常腹痛、腹泻,她总觉得自己患的是胃病,吃点胃药就好了,医院就诊。
“来就诊时,患者已经比较消瘦了。”孙伟亮回忆,“她还说自己有贫血,我就赶紧让她做了胃镜检查,没想到这一查出来就已是晚期,没有手术余地了。”
孙伟亮仔细询问得知,小许因为工作原因导致饮食不规律,经常饱一顿饿一顿。也正因为如此,她的胃一直不太好,每次胃不舒服都去药店买点药吃,挨过去就好了。但是,这一次药吃下去后,胃痛的症状并没有好转。
“谁会想到,检查完了竟然是胃癌晚期,且已经出现广泛腹腔转移。”孙伟亮说,“正是由于不规律或者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此类疾病的发病率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孙伟亮介绍,胃癌和其他肿瘤治疗上一致的是,同样是早发现、早治疗,效果也会好很多。此外,打破“挂哪科号就在哪科治”的传统就医模式,实施个体化的规范治疗,避免肿瘤过度治疗也非常重要。
54岁男子便血“自诊”痔疮
一查竟是肠癌
孙伟亮坦言,恶性肿瘤治疗已经开始采取“多学科协作、一站式服务”理念,医院内相关科室,集外科、化疗、放疗、中医、病理、影像、营养为一体,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第一步的治疗非常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肿瘤不同发展阶段和肿瘤的病理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为使诊治肿瘤的关口前移,使患者得到恰当的诊断和治疗,整合医疗资源,在多学科会诊(MDT)经验的基础上,设多学科联合门诊和专病门诊。
52岁的杨先生就是多学科会诊的受益者之一。去年开始,杨先生发现自己上厕所的次数越来越多,一开始他以为是自己肠胃不好拉肚子,吃了止泻药就没有再 今年开始,杨先生一天上厕所的次数达到了8次,且每次都是水状,还经常伴随腹痛。“有时候,我大便中还出现暗红色的血,黏糊糊的,粘在马桶上很难冲走。”
杨先生以为是痔疮作祟,就没有告诉家人。前段时间,杨先生日渐消瘦,上厕所次数越来越多,他赶紧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医院胃肠外科就诊。接诊的孙伟亮安排其进行肠镜检查,结果让杨先生及其家人难以接受的是,他被确诊为肠癌晚期。
“我以为只是长了痔疮,没想到竟是肠癌。”杨先生后悔地说。为了让杨先生得到最适合他的治疗,孙伟亮邀请肿瘤放疗中心、放射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经讨论后,拿出了先化疗再手术的治疗方案。
“像这样发现便血认为是痔疮,并耽误检查的病例并不是个例。”孙伟亮说,如果出现便血、大便变细、形状不规则、便不干净以及排便习惯改变等大便异常情况,就应该及时就医。如果经常出现腹胀,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情况突然加重,医院就诊,尤其是老年人群。
孙伟亮提醒,在生活中要多吃富含纤维素食品,同时还要少吃烘烤、熏制、油炸、腌制的食物;减少吸烟和酒精的摄入;适当减肥和运动;检查出疾病要积极配合治疗。“还要特别注意自己是否有肠癌家族遗传史,如果有家人患有肠癌,建议尽早进行筛查。”
29岁辣妈被确诊乳腺癌
医生建议成年女性每月做乳房自检
29岁的露露(化名)是一名辣妈,孩子刚上幼儿园。几个月前,她在洗澡的时候意外地发现自己乳房边有一个肿块,已经接近蚕豆大小了,难道是长了什么不好的东西?医院。
医院甲乳外科副主任胡贤杰给她做了详细的检查,高度怀疑这个肿块是恶性的。经过穿刺做病理诊断,最后印证了胡贤杰的判断,果然是乳腺癌,且发现肿瘤病灶已经转移到了腋下淋巴结。
胡贤杰给露露制订了治疗计划,先进行化疗,等肿块缩小了以后再手术。为了帮助患者保住乳房并保持美观,胡贤杰选择了环乳晕的切口,既切除了肿瘤,又最大限度保住了露露胸部的外观完整。
“乳腺癌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在我们收治的患者中,二三十岁的患者并不是个例。”胡贤杰介绍,每名成年女性每个月都要做一次乳房自检,检查双乳是否存在肿块。有条件的,最好每年做一次彩超或钼钯检查。尤其是40岁以上、有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应适当增加检查频率。
一旦发现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不易被推动且触之无痛感的乳腺肿块,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去专科就诊。“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精准放疗、辅助化疗与先进药物的应用,早期乳腺癌患者大都能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乳房的完整性,或者在切乳的同时进行乳房重建。”
38岁男子确诊甲状腺癌
家中竟有4人“中招”
甲状腺癌也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也有年轻化的趋势。胡贤杰介绍,甲状腺癌有明显的家族遗传特点。
他印象深刻的有一名38岁的男患者,对方在体检的时候发现有一个癌胚抗原的指标比较高,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因为这种抗原指标高常见于胃肠道肿瘤,于是医生首先给他做了胃肠镜检查,排除了胃肠道的问题。
随后,医生发现他的甲状腺结节有钙化的情况,最后确诊这名患者患的是早期双侧甲状腺髓样癌,且已经有淋巴结的转移。普通人的降钙素指标只有10以内,这名患者的降钙素能达到以上。
医生随即询问患者的家族遗传史才知道,他的父母也患有甲状腺癌,父亲正是因此去世的。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刚上高中的儿子也去做了检查,竟然也发现了早期甲状腺癌。之后,胡贤杰为该男子做了根治手术。
“国际上公认的甲状腺癌最好的检查方法是彩超检查,定期做彩超检查就能及早发现端倪。”胡贤杰介绍,甲状腺癌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生存率越高。甲状腺髓样癌有25%遗传倾向,家族里有甲状腺髓样癌病史的人,其他家属成员都应检查甲状腺B超和降钙素,建议每年做一次普查,特别是家族当中已经有两个人得过甲状腺癌的,这个时候其他家族成员尤其要警惕。
来源:鄞州日报宁波晚报
无线网络已覆盖鄞医
门诊就诊区域
扫描
- 上一篇文章: 17岁的花季少女患了甲状腺恶性肿瘤,原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