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眼睛肿了,腿也肿了,水肿到底怎

时间:2021-11-7来源:相关医院 作者:佚名 点击:

一觉醒来,眼睛肿了,腿也肿了,水肿到底怎么回事?有办法缓解吗?

水肿是很常见的一种症状,特别是一些老年人经常到我们肾内科门诊来咨询,一觉醒来突然发现眼肿、脚肿了,到底严不严重呢?一觉醒来眼肿倒是很像肾脏疾病引起来的,但是脚肿、腿肿等其他部位的水肿却不一定是,如果想搞清楚原因,有时候得费一番周折,希望读罢此文,大家可以对水肿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应对方法。

什么是水肿?

1

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至少2.5~3升)蓄积于体内组织和器官周围的小腔隙,引起的可以触及到的肿胀,比如按一下脚面5秒钟,可以出现一个小坑,如果过多液体大量而广泛积聚时称为全身性水肿。

水肿的部位

人体结缔组织比较薄弱的地方最容易出现水肿,如眼眶周围,专业说法叫做眼睑水肿,一般早上起来照镜子时容易被发现;

如果人白天站立的时间比较长,到了晚上,水分会容易跑到双下肢,特别是脚背部和小腿前面的皮肤最容易水肿,有时候会一按一个坑。

当然还有一种水肿是按不出坑来的,叫黏液性水肿。

水肿是一种异常的提示

像眼部、手脚部位的水肿会给人带来很不舒服的感觉,这是一种信号,一种疾病的信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水肿的形成机制

第一,水多了,比如肾脏疾病引起的水钠潴留和排尿减少;

第二,体液变得容易从血管进入到人体的组织间质里,水肿便形成了。

水肿的原因和特点?

2

在临床上,引起全身性水肿最常见的原因分别为:

心力衰竭

肝硬化

肾病综合征及其他类型的肾脏病

月经前水肿及妊娠引起的水肿

注意水肿的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心力衰竭,而不是肾脏病。如果因为水肿来看病,建议先看心内科门诊,这样从概率上来讲,看病更有效率。

下面,我们具体展开讲讲各种水肿和各自的特点:

心力衰竭

多种疾病可导致心力衰竭,比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及肺源性心脏病。

发生心力衰竭时,心脏无法行使正常泵血的功能,导致泵后的血管静脉压升高,在加上肾脏血液灌注不足导致的水钠潴留,就可能会出现腿部、腹部或肺部的水肿,严重的会诱发急性左心衰导致猝死。

发生心脏衰竭时,需要控制每天水分的摄入,大致的水分摄入量是昨天的尿量+毫升,此外需要每天称量并记录自己的体重,病情加重的话,要及时去看心内科医生。

肝脏问题

肝硬化患者可以发生腹水,这是由于血液回流至病变肝脏变得异常“阻塞”,导致血管静脉压力增高,血管内的水分就会向其他部位行进转移,同样也会出现双下肢的水肿。

肾病综合症

肾病综合征的肾脏病变比较广泛,水肿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水钠潴留,此外肾病综合征患者会有大量蛋白经过尿流失,致使短时间内血液中白蛋白浓度下降(造成低蛋白血症),让水分重新分布到了血管外的皮下组织和间隙,也会造成水肿。

水肿特点会表现为“晨重暮轻”,就是一觉醒来发现眼皮肿了,活动一天,一低头发现双下肢肿的厉害,通常用力按压5秒种,水肿的地方会出现一个坑,这叫作“凹陷性水肿”。如果水肿呈现上述特点,同时小便泡沫很多,要注意去肾内科查一个尿常规和肝肾功能。

腿部静脉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静脉会将血液从身体远端的血液运送回心脏。但如果静脉瓣功能失常,静脉回流不畅,可造成小腿水肿。

此外如果腿部深静脉血栓形成,会阻塞血管,也会导致血流不畅,典型特点是出现单侧下肢的水肿。如果发现自己两个腿肿的粗细不一,需要高度警惕此病,这个时候需要查一下双下肢的血管彩超,就诊于血管外科。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该病会导致组织间质的白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的显著聚积引起黏液性水肿,又被称为“非凹陷性水肿”,特点是按不出坑来,这个时候需要抽血查一下甲状腺功能,应该就诊于内分泌科。

冬季格外怕冷,当心“甲减”登门!

临床病例

张小姐在单位是出了名的抗冻,不管冬季天气再冷,出门都是风衣短裙。奇怪的是,现在刚是初冬,好多人秋装未脱,她却一反常态地裹上了冬装,就这样还老是喊冷,而且精气神也大不如前,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一天到晚老想睡觉,每月如期而至的“大姨妈”,最近也不规律。去医院就诊,经过检查,最终确诊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一

为何冬季要格外留心“甲减”?

大家知道,甲状腺激素有很多生理功能,作用之一就是促进物质代谢产生能量,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进入冬季以后,随着气温下降,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抵御寒冷,因此,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正常人可以通过自身调节,适当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来满足机体需要;而甲状腺功能减退(包括“亚临床甲减”及“临床甲减”)患者,由于自身合成及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产生的热量不能满足机体所需,故甲减患者往往比正常人更加怕冷。因此,如果你周围朋友超乎寻常地怕冷,一定要注意排除“甲减”。二

“甲减”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除了上面提到的促进新陈代谢及产热之外,甲状腺激素还有许多其它作用,如促进骨骼及大脑发育,调节全身各个器官(如心血管、消化道、造血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精神等)的功能。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是全身性的,因此,甲减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往往多种多样,如畏寒乏力、心跳缓慢、纳差腹胀、便秘、声音嘶哑、反应迟钝、萎靡嗜睡、月经不调、皮肤干燥、毛发脱落、黏液性水肿、体重增加等等。甲减的诊断主要是看“甲功”,如果FT3、FT4减低,TSH增高、即可诊断为“原发性甲减”;如果TSH偏高,但FT3、FT4正常,则可诊断为“原发性亚临床甲减”;如果FT3、FT4减低,TSH降低或正常,则考虑是“中枢性甲减”。三

“甲减”有哪些危害?

甲减的危害是全身性的,且与发病年龄有关。婴幼儿期甲减往往会导致孩子身材矮小、智力低下,俗称“呆小症”;育龄期妇女甲减可以导致月经不调及不孕;妊娠期甲减不但容易导致流产、早产,而且会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成人甲减几乎会影响病人的各个方面,导致腹胀、便秘、血脂紊乱、心包积液、心力衰竭、肾功异常、贫血、性功能障碍、精神抑郁、肥胖浮肿等等,最严重的并发症当属“粘液性水肿昏迷”,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季,如未能及时救治,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50%。四

“甲减”究竟该咋治?

与甲亢相比,“甲减”的治疗相对简单,只需每日补充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便可。甲状腺素的替代剂量一定要合适,过量或不足都不行,补充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患者身体的耐受能力,老年人以及合并心脏病的甲减患者,起始剂量一定要小(12.5~25μg/天)、调整剂量一定要慢,以免发生心血管意外(如心绞痛、心衰等)。但对于妊娠期甲减,甲状腺激素用量最好是一步到位(大约μg/d),尽快使孕妇甲功恢复正常,以减少甲减对胎儿的影响。另外,由于冬季气候寒冷,机体对热量的需求增加,因此,在冬季到来时,甲减患者需要适当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替代治疗剂量。需要指出的是,除少数“甲减”(如“亚急性甲状腺炎”以及“药物引起的甲减”)能够彻底治愈外,大多数甲减(主要是“桥本氏甲状腺炎”引起的甲减)都是永久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这类患者切不可擅自停药。患者每医院查一次甲状腺功能,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甲状腺激素的替代剂量。五

“甲减”是否都需要“高碘饮食”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不少患者都想当然地以为,凡是甲减患者均应高碘饮食,其实这是不对的。甲减患者是否需要补碘?需要根据甲减的病因而区别对待:

如果甲减是由于单纯缺碘引起的(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引起的甲减),则可适当补碘;

如果甲减是由桥本氏甲状腺炎引起的,则不需要补碘,反而要限制海带、紫菜高碘食物。因为高碘饮食会增加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的浓度,诱发并加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其它原因所致的甲减,如手术后、放射性碘治疗后。此类患者正常的甲状腺细胞减少,即使大量补碘,仍无法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维持主要依靠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补不补碘意义不大,故正常饮食即可。

如何避免“甲减”漏诊或误诊

由于甲减起病缓慢、症状表现多种多样而且缺乏特异性,因此,很容易被漏诊或误诊。例如,甲减常因情绪异常、月经不调被误诊为“更年期综合征”;因少言寡语、情绪低落被误诊为“抑郁症”;因心动过缓、心包积液被误诊为“冠心病”;因颜面及下肢浮肿、蛋白尿被误诊为“肾病”;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嗜睡被认为是年老体迈的自然规律……因此,临床上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一定要想到化验甲状腺功能,以防“甲减”被漏诊或误诊。

格外怕冷、疲劳、精力不济;

记忆力下降、反应迟纯、少言寡语、情绪低落;

不明原因体重增加;

厌食、腹胀、便秘;

心跳减慢、血压降低、心包积液;

皮肤干燥、粗糙、指甲变脆;

全身肌肉庝痛、四肢无力;

不明原因全身浮肿、皮肤发黄;

女性月经不调、不育,男性性欲减退、阳痿。

药物引发的水肿

某些药物通过增加肾脏水钠的重吸收诱发水肿,水肿算是药物的一个副作用吧,常见的比如:

钙通道阻滞剂类型的降压药: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吡格列酮、罗格列酮;

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西乐葆等;

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和不安腿综合征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

还有某些口服避孕药也会引起水肿。

淋巴管梗阻(淋巴水肿)

淋巴管梗阻为水肿的一个不常见原因,最常见于因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中。

月经期前及怀孕

可发生手部、足部或面部的水肿。

长途旅行

旅行久坐的人群可能会发生小腿等部位的水肿。

生活中如何科学应对?

3

如果水肿可以找到明确的病因,医生一般根据病因,积极有效治疗原发病,水肿通常会有所改善。此外,医生可能会建议你改变饮食以减少钠盐摄入;会应用利尿剂等药物来清除身体多余的水分;还可能建议你穿医用弹力袜,来减轻腿部水肿。或者通过抬高腿部来减轻腿部水肿和不适感,比如白天建议抬腿一次30分钟、一日3~4次;晚上睡觉时双腿可以垫几个枕头来抬高以减轻水肿(注意腿部需要被抬高到心脏水平以上才会有效果)。当然并非所有类型的水肿都需要治疗。例如,月经期前或孕期发生的水肿通常就不需要治疗。

生活中的小技巧

如何减轻长途飞行或长时间会议时腿部的水肿?

每1~2小时就起身四处走动一下,哪怕是上个洗手间。

旅行前不吸烟、不喝酒,可以多喝水,为上洗手间找个理由。

穿宽松舒适的裤子,不要过紧妨碍静脉的回流。

坐着的时候建议时常绷绷脚,或勾勾脚,时常弯曲膝盖,按摩放松一下腿部肌肉。

来源人卫健康

一附院内分泌科诊疗特色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是院级重点学科,国家卫计委授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内分泌专业)培训基地,是中华医学会授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认证单位,糖尿病院内血糖管理培训实践基地,共青团河北省青年文明号。曾多次获得过院级的“先进科室”、“先进护理集体”等称号。现有医生14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生(在读博士)2人,医生均为研究生学历。有护士17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有2名护士持有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证。

内分泌科年门诊量4.3万人次,目前门诊开设了生长发育(矮小)门诊、内分泌高血压门诊、糖尿病宣教(免费)门诊、肥胖专病门诊、甲状腺专病门诊、糖尿病门诊、内分泌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

内分泌科病房床位65张,年住院人次。科室开设亚专业包括生长发育和儿童性发育(许峥嵘牵头)、内分泌高血压及垂体疾病和成人性腺疾病(谷君牵头)、糖尿病及肥胖(史丽牵头),目前已经开展了甲亢碘治疗、骨质疏松症、生长发育及矮小、内分泌高血压、垂体疾病、性发育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内分泌专业疾病诊疗,成为一个兼有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以治疗内分泌疾病为特色的专业科室。

1、积极开展内分泌疑难、少见、危重疾病的诊治:作医院,一附院内分泌科积极开展各种内分泌科疑难、少见、危重疾病的诊治,先后收治MODY、Gitelman综合征、特纳综合征、普拉德-威利综合征、卡曼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雄激素抵抗综合征、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等罕见疾病近30例,河北医院成功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一批医院,引领张家口的内分泌专业发展。

2、糖尿病的综合治疗:糖尿病治疗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长寿和健康、甚至逆转。在治疗中着眼于整体,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并发症的防治和靶器官的保护,而不以单纯降血糖为目标。为了达到长寿、健康和逆转这个目的,糖尿病人必须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减肥、降压、调脂、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并在治疗中应注意观察下述指标是否达标:(1)血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3)血压;(4)体重;(5)症状:包括糖尿病本身症状和多种并发症的症状(6)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情绪和戒烟等。为了达到这些控制目标,许多患者不但要坚持服用降糖药物,同时还要坚持服用调脂药物和降血压药物,坚持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只有达到这些治疗目标,才算有效治疗,才有可能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内分泌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不懈努力,最终制定了一套糖尿病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开展糖尿病宣教、高血压宣教、高血脂宣教,肥胖宣教使患者认识到综合治疗的价值,开展糖尿病饮食、运动知识培训,开展血糖监测技术培训,开展胰岛素注射技术培训,开展心理辅导和治疗,推广糖尿病新技术应用,配备优质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开展糖尿病护理技术培训,努力提高我院的糖尿病综合治疗水平,解决了许多糖尿病患者单一控制血糖而发生的并发症,从而达到让糖尿病患者健康、长寿和逆转的治疗目的。

3、免费开展慢性疾病患者宣教:我科从年开始,一直坚持开展糖尿病患者教育,目前的教育项目包括门诊患者糖尿病宣教(工作日上班时间在内分泌科门诊宣教室开展),病房患者糖尿病宣教(每周三下午开展),糖尿病患者看图对话,同时内分泌科门诊宣教室还开展甲状腺疾病宣教、骨质疏松宣教、高血压宣教、高血脂宣教、肥胖宣教等一系列慢性疾病宣教。这些宣教全部免费进行,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从预防到临床治疗,以及疾病康复治疗的全方位医疗服务。为更好服务患者自年7月9日开设一附院内分泌科公众

转载注明  http://www.qblsw.com/xgyy/13084.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桥本氏病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