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胜利期待下一个胜利你的医考
医考考前必背:病理学33个考点(全部完成)
(凡转载考生可获取病理学考前必练预测题)
53.消化性溃疡:(1)病理变化:①肉眼:多位于胃小弯侧,越靠近幽门越多见,尤其多见于胃窦部。②镜下改变:由内向外分为四层:最表面为少量炎性渗出物(白细胞、纤维素等),其下为一层坏死组织,再下层为肉芽组织层,最下层为肉芽组织移行为瘢痕组织。(2)并发症:①出血:最多见②穿孔:十二指肠溃疡更易穿孔,前壁更容易穿孔③幽门狭窄:经久的溃疡形成瘢痕,造成幽门狭窄
54.病毒性肝炎临床病理类型和病变特点(重要考点)
病理类型
肝细胞病变特点
炎细胞及再生情况
急性(普通型)肝炎
最常见,肝细胞出现广泛变性,以细胞水肿为主,坏死少见,主要是点状坏死
可见轻度的炎细胞,无再生,肝小叶完整
慢性(普通型)肝炎
轻度
点状坏死,偶见轻度片状坏死
慢性炎细胞浸润,少量显微组织增生,肝小叶完整
中度
中度碎片状坏死,可见特征的桥接坏死
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大部分小叶正常
重度
重度碎片状坏死和大范围的桥接坏死
肝细胞不规则增生,可见纤维间隔分割肝小叶
急性重型肝炎
弥漫性大片状坏死
残存肝细胞无明显增生现象
亚急性重型肝炎
大片状坏死
结节状肝细胞再生
55.门脉性肝硬化:(1)病因: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为主,欧美以慢性酒精中毒为主由多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增生。(2)病理变化:假小叶形成是肝硬化的特征性改变。(3)肝硬化时,脾肿大的主要原因是脾窦扩张红细胞淤滞
56.食管癌:(1)食管癌由食管表面被覆黏膜鳞状上皮或腺体发生。(2)食管癌以食管中段最多见,下段次之,上段最少。(3)早期食管癌:临床无明显症状,病变局限,多为原位癌和粘膜内癌,未侵及肌层,无淋巴转移。镜下多为鳞癌,90%y以上。(4)中晚期胃癌:出现吞咽困难的典型症状。(5)肉眼观:髓质型:最常见(安卓)
57.胃癌:(1)好发部位为胃窦部,特别是小弯侧,占75%左右。(2)分类: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①早期胃癌为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胃癌。可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和凹陷型。凹陷型最常见。②中晚期胃癌:浸润型:癌组织弥漫性浸润,可导致胃壁普遍增高,变硬,胃腔变小,状如皮革,因而有革囊胃之称。③胃癌的转移:淋巴道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途径。首先转移到局部淋巴结,最常见的是幽门下胃小弯的局部淋巴结。种植性转移:可种植于腹腔。也常在双侧卵巢形成转移癌,成克鲁根勃(Krukenberg)瘤。
58.大肠癌:(1)以直肠最多见,乙状结肠次之(2)肉眼类型:隆起型、溃疡型、胶样型、浸润型。
59.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发生于肝细胞,最多见。胆管细胞癌: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
60.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特点: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肿胀,基底膜和上皮细胞间有驼峰状或小丘状致密物质沉积,沉积物表面的上皮细胞足突多消失。多见于儿童,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预后较好。有“大红肾”和“蚤咬肾”之称。
61.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又称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分I、II、III型:肾小球球囊内有新月体形成,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显示新月体形成,II型还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几乎所有病例均可见肾小球基膜的缺损和断裂。
62.膜性肾小球病,又称膜性肾病:上皮细胞肿胀,足突消失,基膜与上皮之间有大量致密沉积物。沉积物之间膜样物质增多,形成钉状突起。六胺银染色可见增厚的基膜和与之垂直的钉突,形如梳齿。临床病理联系:颜色苍白,大白肾之称。多见于成人,引起成人肾综的主要原因。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不明显。膜是白的
63.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又称脂性肾病:弥漫性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无沉积物。临床病理联系:多见于儿童,引起儿童肾综的主要原因。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较明显。
64.膜增生性肾小球病: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增多,部分病例可见新月体形成。基膜明显增厚,可显示增厚的基膜呈双轨征,车轨征,双层征。膜增生,双轨征。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65.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多见于青少年,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66.局灶性阶段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的部分小叶硬化,病变成局灶性分部,病变处肾小球部分毛细血管袢内系膜基质增多,基膜塌陷。
67.IgA肾病:局灶性节段性增生或弥漫系膜增宽,通常表现为反复的镜下或肉眼血尿
68.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变特点是大量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又称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病理改变:双肾体积缩小,表面弥漫性细颗粒状,称为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常考知识点总结,大家重点掌握两个表格足以
肾炎种类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小球病
膜增生性肾小球病
光镜
改变
内皮细胞增生为主,系膜细胞也有增生
肾小球球囊内有新月体形成
壁层+单核细胞
早期基本正常,之后肾小球血管壁弥漫性增厚
系膜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增多
电镜下特征
基底膜和上皮细胞间有驼峰状或小丘状致密物质沉积
显示新月体形成及肾小球基膜的缺损和断裂。
形成钉状突起。形如梳齿。
形如虫蚀状。
呈双轨征,车轨征,双层征。
临床病理特征
大红肾,蚤咬肾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预后较差。
大白肾之称。引起成人肾综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大红肾、蚤咬肾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大白肾
膜性肾小球病(膜性肾病)的早期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高血压肾病
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慢性肾小球肾炎
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动脉粥样硬化
疤痕肾
慢性肾盂肾炎
69.慢性肾盂肾炎:肉眼:一侧或双侧肾体积变小,出现不规则的瘢痕。如为双侧,则两侧改变不对称。慢性肾小球肾炎为病变弥漫,颗粒状,分布均匀,两侧对称。镜下:病变特点是局灶性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
70.甲状腺癌的分类:(1)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类型。约占60%,青少年女性多见,约为男性的3倍,生长慢,恶性程度小,预后较好。(2)滤泡状腺癌:较乳头状腺癌少见,约占甲状腺癌的20%,居第二位。比乳头状癌恶性程度高。
71.胰岛细胞瘤好发部位:依次是胰尾、胰体、胰头
72.乳腺癌来源于导管上皮和腺泡上皮的恶性肿瘤,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癌肿半数以上发生于乳腺外上象限,其次为乳腺中央区和其他象限。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约占乳腺癌50%-80%左右。乳腺癌的扩散:淋巴道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
73.子宫颈浸润癌肉眼分型:①糜烂型;②外生菜花型;③内生浸润型;④溃疡型。
74.子宫颈浸润癌按发展进程,分为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早期浸润癌: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固有膜浸润,但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在固有膜中形成—些不规则的癌细胞条索或小团块,称为早期浸润癌。癌组织超过基底膜下5mm为浸润癌。
75.扩散与转移:淋巴道转移是子宫颈癌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转移途径。癌组织首先转移至子宫旁淋巴结,晚期可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
76.葡萄胎,又称水泡状胎块,是胎盘绒毛的一种良性病变。绒毛因间质高度水肿粘液变性而增大,②间质血管消失或见少量无功能的血管,内无红细胞;滋养层细胞不同程度增生
77.侵蚀性葡萄胎:为界于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之间的交界性肿瘤。侵蚀性葡萄胎和良性葡萄胎主要区别是水泡状绒毛侵入了子宫肌层,引起子宫肌层出血坏死。滋养层细胞增生程度和异型性比良性葡萄胎显著,常见出血坏死。与绒毛膜癌的主要区别是其中可查见水泡状绒毛或坏死的绒毛。
78.绒毛膜癌:也称绒毛膜上皮癌,简称绒癌,是滋养层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瘤组织由分化不良的细胞滋养层和合体细胞滋养层两种瘤细胞组成,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瘤组织中无血管和其它间质,也无绒毛形成,这一点是与恶性葡萄胎最主要的鉴别点。
种类
葡萄胎
侵袭性葡萄胎
绒毛膜癌
良恶性
良性,非肿瘤
交界性
恶性
绒毛结构
水泡状绒毛,不侵入肌层
水泡状绒毛,侵入肌层
无绒毛结构
绒毛间质
有绒毛,间质高度水肿
有绒毛,间质高度水肿
无间质
滋养层细胞
不同程度增生,异型性很小
高度增生,有一定的异型性
异常增生,异型性显著
出血坏死
少见
常见
极常见
转移
不转移
不转移
侵袭破坏血管能力极强,最易血道转移,首先到肺
79.肺结核基本病理变化:典型的病变是结核结节形成和干酪样坏死形成,结核杆菌引起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IV型)。(1)以渗出为主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结核结节由上皮样细胞、朗罕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典型者结节中央有典型的干酪样坏死。(3)以坏死为主的病变:在结核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时,上述以渗出为主或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均可继发干酪样坏死。
80.结核基本病理变化与机体的免疫状态
病变
免疫力
变态反应
结核菌数量
结核菌毒性
病理特点
渗出为主
低
较弱
多
强
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增生为主
较强
较弱
少
弱
结核结节
坏死为主
低
强
多
强
干酪样坏死
81.原发性肺结核病是指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形成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血道传播)和肺粟粒性结核病,或是支气管播散。
82.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变化和结局
病理类型
特点
病变性质
结局
局灶型
肺结核
是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早期病变,病灶境界清楚,有纤维包裹。
病变以增生为主,中央为干酪样坏死
病人常无自觉症状,属非活动性结核病
浸润型
肺结核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多位于肺尖或锁骨下区。多由局灶型肺结核发展而来。
病变以渗出为主,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1.早期可治愈,
2.病变发展可形成空洞引起干酪性肺炎,急性空洞一般易愈合。
3.如果急性空洞经久不愈,则可发展为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①内有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
②同侧或对侧肺组织内可见很多病灶。愈往下愈新鲜;
③后期肺组织严重破坏,广泛纤维化,胸膜增厚并与胸壁粘连
镜下洞壁分三层:
①内层为干酪样坏死物,其中有大量结核杆菌;
②中层为结核性肉芽组织;
③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
病变空洞与支气管相通,成为结核病的传染源,故此型又有开放性肺结核之称。
后期肺组织广泛纤维化、胸膜增厚并与胸壁粘连,严重影响肺功能,并可引起肺心病
干酪性肺炎
机体抵抗力极低或对结核杆菌变态反应过强时,浸润性肺结核或急、慢性空洞内的细菌经支气管播散可致干酪性肺炎,病情危重
大片干酪样坏死灶
坏死组织液化排除,可形成多个急性空洞
结核球
一般为单个,肺上叶多见,X片上有时很难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
有纤维包裹、境界清楚的球型干酪样坏死,直径在2cm以上
相对静止的病变。结核球由于其纤维包膜的存在,抗结核药不易发挥作用,且有恶化进展的可能,临床上多采取手术切除。
结核性胸膜炎
分干性和湿性两种,以湿性为常见。
有以浆液或浆液纤维性渗出为主的(湿性),也有以增生为主的(干性)
湿性:经适当治疗可吸收,如渗出物中纤维素较多,不易吸收,则可因机化而使胸膜增厚粘连;
干性:通过纤维化而愈合
83.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肠结核
种类
肠伤寒
肠结核
急性细菌性痢疾
致病菌
伤寒杆菌
结核杆菌
痢疾杆菌
易感人群
儿童、青壮年多见
青壮年多见
儿童多见、其次为青壮年,老人少见
传播途径
经口感染
经口或血行等
经口感染
病程
4周左右
病程较长
1-2周
部位
回肠末端
荡气回肠的爱,让人受伤寒心
回盲部
有些结合是盲目的,没那么回事
乙状结肠、直肠
细心的军人往往断后
肉眼
溃疡长径与肠轴平行
受伤寒心,泪成行
带状溃疡,其长径与肠轴垂直
结核,结合,那就是交叉垂直
地图状溃疡(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浅溃疡)
细菌损伤,乱七八糟,地图状
镜下
溃疡边缘可见伤寒肉芽组织,伤寒小结,巨噬细胞。
肉芽肿性炎
溃疡底部为结核肉芽组织
肉芽肿性炎
假膜性肠炎和溃疡形成,属于纤维素性炎
结局
愈合后不引起肠腔狭窄
愈合后常因瘢痕形成和收缩而致肠腔狭窄
多数痊愈
常见
并发症
肠出血、穿孔
肠梗阻
肠出血、肠穿孔少见,少数病例可转变为慢性
84.其他的考点总结:(1)细菌性痢疾肠道病理变化初期表现为卡他性炎(2)伤寒病理可见肝、脾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见肝、脾和肠系膜淋巴结和骨髓巨噬细胞明显增生,形成伤寒小结。(3)胆囊病变较轻,但容易排到肠道,形成传染源。(4)肠伤寒皮肤可见玫瑰疹。
85.流脑和乙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
病原体
细菌(脑膜炎双球菌)
病毒(嗜神经性乙型脑炎病毒)
传染途径
呼吸道
媒介传染(蚊)
特征
化脓性炎
变质性炎
发病部位
主要为脑脊髓膜(软脑、蛛网膜),脑实质很少见
主要为脑脊髓实质,大脑皮质、基底节、间脑、中脑最严重,脊髓病变最轻
病理改变
蛛网膜下腔灰黄色脓性渗出物;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其中大量中性粒细胞、浆液、纤维素渗出
1.变质
(1)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2)卫星现象:少突胶质细胞围绕坏死的神经细胞;
(3)嗜神经细胞现象;
2.渗出:炎症细胞浸润多以变性坏死的神经元为中心,或围绕血管周围间隙形成淋巴细胞套;
3.增生:主要是小胶质细胞增生。
脑脊液特点
化脑的特点:浑浊,蛋白增多,细胞显著增多,葡萄糖降低
病脑的特点:清晰或微混浊,葡萄糖正常或略降,细胞增加数十或数百
临床表现
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升高症状;脑脊液改变;败血症表现
脑膜刺激征不明显;神经元损伤症状;脑组织水肿时,颅内压可升高;脑脊液细胞数增多
后遗症
脑积水、颅神经受损、脑梗死
痴呆、语言障碍、肢体瘫痪
联系我们
企业QQ:--
--
技术-
- 上一篇文章: 2017医学考研病理学命题风格及14个
- 下一篇文章: 四个变化,提示您关注一下甲状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