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疗法究竟是什么
?点击标题下的生活与健康报
第一大免疫功能是免疫防御功能,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袭时,人体白细胞就会对其加以识别,並产生特殊抵抗力,从而有效清除病原微生物,这称之为特异免疫功能。
第二大免疫功能,是能及时清除人体内组织和细胞的正常碎片和代谢物,防止其积存体内,以免将其误作为外来异物产生自身抗体,导致发生诸如红斑性狼疮类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称之为免疫识别功能。
机体第三大免疫功能则是免疫监视功能。是通过T淋巴细胞对机体内经常会出现的少量“突变”细胞,及时加以识别和清除,以防止演变成为肿瘤。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完全可以识别和清除出现在机体内的肿瘤细胞。不幸的是肿瘤细胞在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状况下,机体的T细胞不能正常杀伤肿瘤细胞,使其逃逸而得以生存和生长,这在医学上称之为“免疫逃逸”现象。
肿瘤怎样逃避免疫攻击
肿瘤细胞又是如何对抗机体中的T淋巴细胞而达到免疫逃逸的呢?这得从抗肿瘤免疫的概念说起。正常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要经由七个步骤完成:1.肿瘤抗原释放;2.肿瘤抗原呈递;3.启动和激活效应性T细胞;4.T细胞向肿瘤组织迁移;5.肿瘤组织T细胞浸润;6.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7.清除肿瘤细胞。
以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机体抗肿瘤免疫循环就会失效,使肿瘤细胞得以逃逸。而不少场合下,肿瘤细胞是通过其携带的PD-L1(为上述PD-1之配体,可与T细胞表面具杀肿瘤活性的PD-1结合使其失效),从而,达到其免疫逃逸之目的。所以只须打断肿瘤细胞这条歪路,使T细胞重新启动杀伤功能,就能清除肿瘤达到治疗效果。对此,美国和日本的二位免疫学家首先发现了PD-1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用PD-L1单克隆抗体(临床上已有O药和K药等单抗代表性药物问世)。
早就有免疫疗法用于临床
按免疫学原理试用的探索与实践较早已有涉足,除上述新出现的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外,尚有治疗性抗体(如ADCC及CDC等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乳腺癌、结直腸癌及淋巴瘤);癌症疫苗(预防宫颈癌的有HPV疫苗,治前列腺癌则有Provenge);细胞治疗(将患者自体细胞经体外实验室诱导和增殖后回输患者);小分子抑制剂(如吲哚胺-(2,3)双加氧酶IPO防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免疫系统调节剂(早期曾用过的细胞因子治疗,如IL-2、INF、卡介苗、胸腺法新,后又有疟原虫激活炎症反应等非特异性免疫作用,主要用于部分实体瘤)。
免疫疗法还存在的问题
目前,肿瘤免疫疗法做不到对每种肿瘤、每个病人都有效,多数疗效停留在20%左右。另外,还存在一些困境,首先要找到一个较好的指标(如肿瘤组织PD-L1表达水平)作为有效或无效的分水岭。其次,其毒副反应谱较独特,免疫过强又会导致免疫损伤。常见副反应如引发免疫性肺炎、心肌炎、甲状腺炎、腸炎,甚至红斑性狼疮等疾患,因而不可不慎。
免疫疗法前景不可估量
肿瘤的免疫疗法尚属初露头角,有一定效果,问题也存在,但有宽广的发展余地,一旦拓展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相结合的多环节治疗方式,其前景更不可沽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原来甲状腺疾病还能这样治听说很多人都治愈
- 下一篇文章: 如何正确解读ldquo甲功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