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圣彼得堡

时间:2020-8-15来源:患病影响 作者:佚名 点击: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6997150.html

长篇纪实札记《金针渡》连载2

圣彼得堡这座城市,素有“俄罗斯科学文化城”之称。

这里有历史悠久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俄罗斯最古老的剧院、博物馆,仅宫殿、御苑等大型建筑就有多座,还诞生了柴可夫斯基这样名垂青史的音乐家。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资料,圣彼得堡是全球第八位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

这里,漫长的冬季与短暂的夏季相接。仲夏时节,白天日照近20小时。落日余辉映照天际,接着又出现晨曦朝霞,地平线上显现出暗红、暗绿和暗黄的光绚丽悦目,谓之“白夜”。每年6月21日至29日,圣彼得堡都要举行“白夜艺术节”。涅瓦河风光旖旎,全市有各具特色的大小桥梁多座,是名副其实的水城、桥城,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美誉。

年11月26日,第二届丝绸之路与欧亚经济论坛暨“一带一路”五周年颁奖典礼,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会宫(俄罗斯联邦总统官邸)隆重举行。

具有年历史的康斯坦丁宫,也叫做国会宫,是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官邸,在俄罗斯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来自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及国际组织政商、教育、科研、企业、社团组织代表二百余人,群贤毕至,欢聚一堂。

在与会代表中,在漫天飞雪中,老中医薛应中先生风尘仆仆的矍铄身影也在其中。这是他继去年八月在对马达加斯加共和国的访问行程之后,又一次飞越万里的异域之旅。在颁奖典礼上,薛应中先生接受了“一带一路五周年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突出贡献奖”这一难得的殊荣。

薛应中先生在彼得堡国会宫前

不过,薛大夫参加这次盛会更主要的目的,依然是为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奉献自己的一份力。为了这一目标,他从酷热盛夏,走到漫天风雪,依然不图回报,不知疲倦。

世界需要中医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21世纪人类最麻烦的宿疾,而在这个领域,中医一直彰显其独特的功力,足以为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中国处方”。在西医看来是不治之症的疾病,中医依然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薛应中先生尤其希望,中医中药及配套的健康服务,都能走出去,走出狭隘竞争彼此挤压的圈子,打开国际视野,在世界舞台展示自己的风姿。

不过,中医在一带一路传播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中医药博大的内涵、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和认可。

尤其是,尽管中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间受到追捧,却一直面临着“行走于民间,止步于政府”的艰难境地,根本理念上的不同,让中医难以“上台面”。还有一些所谓‘医学权威’固守唯西医独尊的立场,是中医走向海外最顽固而又最具能量的反对者。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的一段时间里,不仅是在圣彼得堡,就是在俄罗斯的其他城市,甚至在其他欧洲国家,出现了很多唯利是图的短期性行为,如卖假药、菜单式给药(医生忙不过来,由前台按“病症-药单”直接卖药给病人,像点菜一样,什么病给第几号药包,完全违背了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的原则)等等。这些短期行为,加上被舆论报道的多起事件,影响恶劣深远,使欧洲民众对中医渐起顾虑,其负面效应至今未能全面消除。

中医不能莫名其妙地背起这个黑锅。为了打消异国文明对中医的质疑声,薛应中先生不辞辛苦,努力寻求着各种途径,主动去化解观念上的分歧。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也就要从建立互认互信开始,逐步迈入合作共赢的全新时代。

薛应中先生获得“一带一路五周年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突出贡献奖”

俄罗斯人性格豪爽,容易激动(也容易抑郁),到俄罗斯的第一天,薛大夫看到沿街有俄罗斯男女手拿酒瓶边走边喝,神情任性又帅气,令人悠然神往。在接待晚宴上,虽说大多数人都是初次见面,略有拘谨,然而两杯酒一下肚,便齐声高歌,翩然起舞,气氛很热烈。这样的民族性格容易紧张,也很感性,从俄罗斯的艺术特色中也可见一斑。但是薛大夫说,这样敏感而冲动的性格,加上寒冷的天气,容易让人与酒结缘,也容易让人罹患肝胆疾病。后来笔者也查到一个数据,医院接诊的患者中,的确有1/3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而且很多患者胆囊功能都有异常。而针灸治疗焦虑抑郁有显著疗效,医院就单纯用针灸治疗了30多例以焦虑、抑郁为主症的患者,有效率在90%以上。更不用说针炙对颈肩腰腿痛、中风、面瘫、还有很多急病、慢性病的调理功能。所以,完全可以将针炙作为一个突破口,大力在西方推广。

圣彼得堡街头

到圣彼得堡的第二天,薛大夫认识了在这个城市攻读博士的中国留学生小周,他做导游勤工俭学,旅程开始,他就和大家熟悉了起来。他带的另一个团里,就有一位曾在国内某中医药大学读过书的英国留学生K,于是就和薛大夫聊起关于中医留学的事情,第二天还把他带来了一次。

从K这里,大家注意到了一个被忽略的现实情况:目前,热爱中医并且希望以中医作为毕生职业的外国留学生,竟然大有人在,有些获得学位后,选择留在中国做洋大夫。

这位取得了中医硕士学位的英国小伙子K,目前就在中国浙江某市一家中医诊所行医。英国中医诊所很多,他从小就对中医并不陌生。在中国做洋中医的初始,他遇到了不少质疑老外中医医术的中国病人,这时候他就会耐心地用中文解释,让他们知道一个老外的中医医术也是值得信任的。他说:“人们常常会问我很多问题。我觉得这样不错,问问题可以增加对我们这些老外医生的理解。我也很乐意分享我的想法。”K认为,医生的国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有没有努力工作、认真对待工作。

大家很好奇这位洋中医未来的职业规划,K说确实有不少学中医的外国同学,亚非欧都有,如果有机会愿意留在中国成为一名洋中医。希望留在中国从事中医临床教育方面工作的留学生,也占有一定比例。其中大部分希望创业,比如开办门诊中心、养生馆,做网站、互联网+模式等。

外国青年人学中医的热情发展到了这种程度,大家始料不及,纷纷打听更多的情况。K说,一些洋中医在平时行医看病之余,也参与一些诸如培训乡村医生、改善基层医疗的公益工作。K有这样一个对中医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生动理解:“中医的根在中国。根深才能叶茂,如果根不好,外面结出来的果子绝对是个野果子,这个果子早晚会衰败的。所以中医要在本土发展起来,而并不是在国外发扬壮大之后再转回来。”

这样的理解,不是中国通,甚至不是中医通,基本上说不出来,很是让人吃惊。不过理工科的博士小周倒是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说他到现在,还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他说,“我仍然无法用科学来界定中医。但是,中医毕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生活中传下来的,证明是有效果的,应当被尊重,作为替代医学存在是完全必要的。我只能说,中医是有效的医学,但不是科学,当然中医可能也不需要这样的证明。”

车上这一场有趣的热热闹闹的争鸣,也引发了薛应中先生的思考。外国留学生已算得上精通中医,中国留学生对中医仍充满疑虑——中西文化差异如此之大,而且这差异现在慢慢还是反向的。

不过,有冲突才有最终的和谐。跨文化环境中产生的多重文化身份,带给各国年轻人不同程度的文化焦虑,产生冲突、困惑与茫然,有些反而造就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变得更加包容、开放、和谐共生。对立冲突的双方,最后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不正是符合中医思想里“阴平阳秘”的理想状态吗?

而且,往好处看,中医药正在俄罗斯医学界和社会得到认可,在俄境内,目前有上百家从事中医药经营活动的机构。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民众,正通过中医药治疗一些疾病,尤其是慢性病。俄罗斯政府也希望,中医药能够在政府全民健康计划中发挥更大作用。

薛大夫和与会代表们一起,参观了美轮美奂的冬宫博物馆。一路上,也深入了解了俄罗斯中医药传播历史的大致概况。

俄罗斯名画《无名女郎》作者克拉姆斯柯伊(-)

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医在苏联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年,中国中医专家代表团两次访问苏联,讲授中医、针灸学知识。60年代,苏联许多城市,如莫斯科、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喀山等开办了针灸医师训练班。有赖于他们的热情,俄国兴起了大规模研究针灸和艾灸术及其实践运用的工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俄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俄罗斯的中医药事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年7月3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出席并见证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圣彼得堡中医中心”揭牌仪式。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所医院,在俄罗斯现有法律体系下,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

前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俄罗斯出席北京中医药大学圣彼得堡中医中心揭牌仪式

“圣彼得堡中医中心”建院以后,诊治了大量的患者,但实际上只有几名医生。而且薛应中先生了解到,在彼得堡工作的中医师,不能采用中医治疗方法以外的医疗手段。这样,从客观上讲,欧洲中医师的行医条件,比国内还要苛刻,对医生的中医技术水平要求更高。仅用针灸、汤药为患者服务,能赢得异国患者的信任,吸引众多的中医粉丝,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医药的疗效是毋庸置疑的。

医院接诊的患者,各种疾病都有,比国内针灸科所碰到的病人要复杂难治得多。因为当地患者认为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无论是什么情况,都可以来找中医尝试治疗,所以,这里的疾病种类,和国内针灸科那种某几种疾病占绝大多数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他们接诊的患者中,至少有2/3,医院看不好或者治疗效果不好的疾病,比如变异性皮炎、癌症放化疗导致的免疫力下降、肾炎、甲亢、甲减、桥本氏病、不孕不育等,病种范围比国内扩大了很多,甚至还有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辐射导致的皮肤病。

另外,在整个西方,包括俄罗斯,患者对医生的依从性高,医患之间的关系比较好,患者对医生特别信任,所以这里医患关系要好处理得多。

薛应中与参会嘉宾,右一为巴基斯坦前驻华使馆科技参赞、汉学专家泽米尔·阿万

在俄罗斯,当地民众对薛应中先生带来的独特诊疗手法,还是有好感与认同,一位接受薛大夫诊治的俄罗斯人这样向大家描述他的体验:

用一种传统方式,检查舌苔、诊脉,询问他的病情和感受,生活起居。这种交流过程让他获得全新的体验。

俄罗斯人在西医环境里长大,生病时就是看西医,因此对各种西医诊治流程非常熟悉。整个诊治过程,患者会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破损的物件,在接受检测,准备修理。然而薛大夫展示的纯正中医诊治体验,让患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感受,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互动,让人很是放松,继而对治疗的效果也充满信任感。

在医学界,很多西医对中医都秉承着只要有疗效就可以接受的态度。医院有很多病人,其实就是西医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介绍过来的,这个和薛大夫在国内行医的情况很相像。同样,也有当医院来接受治疗。

在本次论坛上,列宁格勒州总商会组织部长戈卢比尤里·尼古拉耶维奇,向薛应中先生与会专家介绍了俄罗斯的总体情况。

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中国中心主任乌尔茹姆采娃塔基亚娜·博里索夫娜,则应大家要求,介绍了中医教育在俄罗斯的发展情况。

关于圣彼得堡的留学生,博里索夫娜认为,“在俄罗斯留学的学生当中,中国学生有着最好的口碑,他们学习非常勤奋刻苦,而且成绩优良。”这个留学生群体虽然受到政策的限制,绝大多数最终会离开,但是这个群体也有着巨大的优势,有可能为促进中医在俄罗斯的发展做出贡献。首先,留学生的受教育水平比较高,总体形象良好,宣传的可信度高。而且他们与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广泛接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可能对未来俄罗斯的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

圣彼得堡华人华侨协会会长张戎军,在针对来宾关于俄罗斯整体,以及彼得堡的中医现状方面的提问时,也坦诚地提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圣彼得堡华人华侨协会会长张戎军(右一)为薛应中先生颁奖

华人在俄罗斯开办的诊所,很多至今没有获得俄卫生部门颁发的行医许可证,处于地下或半地下经营状态,无法公开对俄罗斯人进行接诊。

医院有中医专科或者门诊,虽然面对俄罗斯人接诊,医院收费标准过高,一般老百姓承受不起,对中医文化在俄罗斯民间的传播不利。

在俄罗斯的中医医师,大多从事针灸治疗和保健服务,很少有人能像薛应中先生这样,完全用中医中药来提供医疗。当然如果有人想凭借中医辨证论治优势开办中医诊所,那才是难上加难。

还有中药,俄罗斯有着严格、繁琐的药品管理政策,而中国各大医药公司,大多对俄罗斯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中医药要走入俄罗斯市场,显然双方都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不过,很多中草药倒是在俄罗斯境内有着十分广泛的分布,这就为中医药在俄罗斯的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如谷精草、牛膝、五倍子等中草药在俄罗斯都有比较广泛的分布,一些动物药在俄罗斯也分布广泛、数量巨大。所以薛应中先生提出,针灸和使用当地的草药,还有中国的中药,把这个市场利用起来也不错。

当然,任何事情最关键的地方都是人,中医药要走向俄罗斯,一定要先有一批医术精良的中医师走出去,这样才能提升中药出口的附加值,更好地传播中医药文化。然而,医术过硬的中医师,在中国都欠缺,这又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张戎军还回顾了历史,说由于缺乏管制,在俄开设诊所的医生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行骗行为。年的时候,俄罗斯联邦卫生与社会发展监督局曾一次性查封了多家中医诊所。这些诊所存在医疗服务违规,并有不具备学历证明和在俄从医许可的医生,公然为当地居民提供诊疗服务的现象。诊所也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甚至使用未经注册的设备等。这个事件影响很是恶劣,使得很多接触过并信任中医的俄罗斯人,选择远赴中国,去寻求真正的中医治疗。

对此一事件,列宁格勒州总商会组织部长尼古拉耶维奇也记忆犹新,不过他表示:“事实证明,中医药并没有很严重的副作用,所以我们对中医药的安全性很有信心,最后我们继续支持对中医和相关政策进行研究,也会打开大门,欢迎所有守法的、有疗效的优秀中医师”。

列宁格勒州总商会组织部长戈卢比尤里·尼古拉耶维奇(左二),在发言中指出,俄罗斯非常愿意为好的中医开辟“绿色通道”

主宾交流热烈坦诚,没有虚情假意的恭维奉承,所有问题摊到桌面上谈,也让人感慨。的确,由于中医药学内容庞杂,理论深刻,要达到灵活运用,药到病除,这对中医大夫自身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便有了明医、庸医之分,有了上工下工之别,有了“许许多多的自知或不自知的骗子”,中医行业常常是鱼龙混杂,在中国国内,医院也是“打着中医的牌子干西医的事”,疗效实在令人起疑。人们常常是遇到好大夫,就无比信任中医,没遇到好大夫,就对中医执怀疑的态度。这样,也就无怪乎许多人对中医冷淡甚至反对了。各国人民文化各异,但都是心性相通的。薛大夫也说,“唯有中医的疗效,能赢得俄罗斯人对它的认可。只要疗效好,中医是会被海外民众接受的。”

开会时,还有一个从国外远道赶过来参会的与会代表,但他是圣彼得堡人,医院的医生。他说自己曾从英国书店买了一本介绍“望闻问切”的中医书,从此开始了相关的思考,“我想学习怎么通过观察病人的舌苔,感受病人的脉博,来了解的身体状况。”问他的兴趣是从何而来,他说自己发现,西医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认为“中医药可以成为西医的有益补充,两者可以相互整合”。他最想搞清楚的,是中医怎样预防和治疗疾病,“我真觉得中国人思考探索自己身体的方式更为直接,更为准确,我要成为自己的医生,努力变得健康。”

总的来说,圣彼得堡的西医医生,对中医药尚欠缺准确的了解。会上也有俄罗斯对药品管理很在行的当地官员,薛大夫感觉,他们普遍对中医的了解谈不上深入。也许,这也是让中医在欧洲的注册过程相当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薛大夫在与圣彼得堡的听众和与会代表座谈时说,《黄帝内经》等古书上,详细列出了很多中医处方,不过诊疗中,医生仍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对症开方、下药,“中国菜的菜谱容易找到,但要做好一道中国菜,仍需要专业厨师来掌握火候。看病开方,也需要有经验的、纯正的、专业的中医医师”。

薛大夫同时建议,应在圣彼得堡的年轻人当中,更多推广中医知识,不管将来从事何种职业,鼓励大学生把中医作为选修课程来学习,同时政府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中医专家,“要逐渐认识到,中医是具有独立性和学术性的、有价值的医学体系;中医可以融合到俄罗斯的医学体系之中。”

疗效,是中医药在俄罗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完全使用中药为患者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在欧美国家一般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但薛应中先生凭借他深厚的中医功底和医术,治好了很多西医无力治好的疾病,在中国得到了万千患者的认可并口碑相传,以及他对中医毫不动摇地坚持,不遗余力地鼓呼,这是他在国外也能获得认同的基础。在与当地官员交流时,薛应中还谈到,中医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重点提供中医有优势的病种服务,这也显示了中医的优势和特色。大家听到“根据气候条件进行特色服务”时很是称奇,薛大夫笑笑说,我们千百年来,都是这么做的!

薛应中与发改委研究员、司长宋承敏

道路虽然曲折艰难,但前景是非常乐观的。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和地区,加入到这个“朋友圈”里来。一带一路的壮丽构想,正在将中国同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薛应中先生与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艺术团首任团长、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于伽在圣彼得堡合影

此次俄罗斯之旅,薛应中不仅传播了辨证论治的中医药文化,也让俄罗斯人更切实地认识到了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

在与嘉宾们交谈时,薛应中也感谢主办方搭建这样一个国际交流平台,让中医药有机会更好的服务俄罗斯和全世界人民。他对中俄两国的记者表示,自己虽已年迈,但仍愿意全心全意利用中医药为全世界民众服务,造福当地人民的健康与民生,促进他们对中医的认识与了解,与政府层面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进行中医药交流与合作,努力实现开展中医药文化外交的目标——在中医药文化交往的过程中实现共赢。列宁格勒州总商会组织部长戈卢比尤里·尼古拉耶维奇,在最后告别时,也很希望薛应中先生能够成为中俄医学界的友好使者,架起友谊的桥梁,促进中医药在俄罗斯的传播和推广。

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指出:“中西文化的分水岭,就是中医学”。这深刻地揭示了中医学不仅具有医学和生命科学意义上不可取代的价值,而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价值。

与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处负责人李文华在莫斯科红场合影

薛大夫以自己的经历告诉与会的外国嘉宾,由于出色的诊疗效果,中医正在赢得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每年都有众多患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来到他所在的城市西安,接受中医治疗。他们在收获健康的同时,也体验了这座古都的包容与热情。中医的“磁吸效应”,正在逐步形成。

在传播中医药的路途上,薛应中先生步履坚实、脚踏实地,不急功近利,发挥着中医“治未病”“治慢病”的特色,秉持着中国海纳百川的文化思想,不急于催促人接受,而是在肯定对方的同时,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在无形中得到对方真心的认可。

疾病无国界,医疗无国界。医疗的本质就是要造福人类健康。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互鉴的靓丽名片,成为中国与各国共同增进健康福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中医药“走出去”是在中国全球化趋势下顺势而为。自从“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提出来后,中医药就成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认可。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曾在首届岐黄论坛上指出:“将中医药发展列为国家战略,将振兴发展中医药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已具备良好的时机和条件”。的确,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时不我待。破除西方文化中心论、清除现代科学霸权主义思想影响的后果,中医药文化传播是中医药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也祝愿薛应中先生,能够让中医发挥出更好的医学价值,能够继续以稳健的步伐,行进在这条越来越畅通的康庄大路上。

李书亚:北京作家、文化学者,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多部大型纪录片的总撰稿,他长期

转载注明  http://www.qblsw.com/hbyx/1077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桥本氏病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